油价上演极限反转,长下影线稳住局势,市场信心仍处于低位
要与市场保持一段距离而它的瞬息万变不过是人性瞬息万变的一个汇聚。选择这个市场,本质是选择直视错踪复杂的人性,走火入魔式的...
今年以来,“消费”被多次提及。4月11日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50.4%。消费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毋庸置疑。
4月12日,2023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看来,今年的消博会和消费论坛都具有更特别的意义。迟福林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表示,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提升,尤其是近3年,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如何把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刺激增长,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稳预期关键还在于“民营经济”
“扩大消费怎么看、怎么办?”迟福林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都再一次强调了“稳定预期”。
当前,消费预期有所恢复。今年初,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反弹,2月份达到94.7%,与2021年平均110%以上的水平相比,恢复力度仍有差距。
“从前两个月的数据看,旅游、餐饮、电影、交通、住宿等服务消费反弹明显,商品零售中基本生活品消费恢复较快。但汽车、通信器材、居住类等耐用消费品零售仍有下降,表明恢复和扩大消费仍需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王一鸣强调要重点激活服务消费,推动旅游、餐饮、零售、交通、住宿、文化、娱乐等行业快速恢复,恢复消费市场的人气,激活汽车和居住类商品消费。
王一鸣指出,恢复和扩大消费要以改善预期为重要前提。他特别提到了“民营经济”,还是应继续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帮助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元气,创造和扩大就业岗位。
迟福林认为,当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关键是做好消费预期、消费主体、消费结构这“三篇文章”。在迟福林看来,稳增长重在稳消费预期、稳消费预期重在稳就业、稳就业重在稳企业。
“消费预期不稳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偏弱的重要原因在于就业压力加大。”迟福林指出,1.7亿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就业的顶梁柱。迟福林也认为,需要着力调整结构性政策和深化结构性改革。比如,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某些政策;恢复国内外市场的双向交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服务业领域的市场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巩固并增强趋暖的态势;明显提升财税政策惠及小微企业的广泛性和有效性等。
居住类消费仍是扩大消费重要抓手
对于房地产消费品,王一鸣和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都认为房地产政策需要调整。
王一鸣建议放松住房限购措施,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居住类商品消费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包括家用电器、家具、装修等,在消费中占比接近10%。根据数据,今年前两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明显改善,降幅分别较2022年大幅收窄4.3和2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收缩状态。居住类商品消费持续走弱,恢复和扩大居住类商品消费仍有待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
“放松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限制性措施”王一鸣认为这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撑。
“我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强的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人是购房买车、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对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最强。”
肖耿则指出,关注房地产,更应该关注“空置率”这个指标。肖耿认为,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很多限购,这可能引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会限制中产阶级去投资来稳定未来的房价,“所以我觉得宏观经济政策需要配合,才能够使消费真正能有一个明显拐点。”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